总的来说,觉得回来pros>cons,还没想现在就回美国。
最大的感受:在中国过活,就是一个字:累
工作:心累。国人这些年在professionalism方面虽然有进步,但是毕竟跟美国社会差得很远。要成事,more than likely要像baby sitting一样盯,此外还得一方面拿更大的官来压,另一方面得跟下面“搞好关系”。其实在美国也不是不需要这样,但是国内就显得程度大得多。
亚洲人怕changes, 尤其以中国和日本最为明显(尽管有丰田这样的公司)。很多东西,到了“实施”的时候,n多反对理由就来了。比较少能遇到反对的同时也提出alternative的人。有多少变革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的?绝大部分时候,如果pros>cons,就决定实施了。但是,哪怕决定了,下面也不一定就配合。反正国人也是出了名的不喜欢follow instructions。我想,所谓的“欠缺执行力”跟这个有很大关系。
总之,绝大部分工作,还是在美国的性价比高。
生活:污染太严重:噪音,脏空气,食品不reliable,交通的混乱…
噪音和交通是我始终觉得很难适应的。上海现在到处都修路/房子,没日没夜的扰民。找“有关单位”基本是无济于事的。此外还有邻居装修房子,有点良心的基本控制在weekday 8am – 6pm。但是我就很倒霉一年遇到了2次没有多少良心的。找物业也没用,后来我也懒得fight了。认栽。
说到交通。只要在路上,每秒钟都得保持神经高度集中,哪怕是走在人行道上,也得防着像老鼠一样钻来钻去的自行车,助力车,还有占道装修的,还有楼上可能扔下掉下的anything。绿灯了,也得4方都看,随时可能窜出something。我觉得,国内的路灯is for reference only. Green lights only mean we got less chance to get killed.
吃的:花样非常繁多。但是肠胃本来不好的,比如我自己,就得小心。回来一年,因为消化道问题,跑了4次医院了。我的肠子在美国就没有这样的情况。
住:房子我是不想买,觉得租房子省心,自由度大。最不习惯的一点是,找一个有烘干机的房子不容易(自己买机器也可以,但是出风管道得打,房东很多不愿意)。以前都不觉得洗衣服是个麻烦事,现在非常讨厌晾衣服,收衣服。到了夏天的上海,棉一些的衣服经常还会臭。麻烦!
旅游:基本有点山,水的地方都圈起来收门票了。关键还是人太多,污染太严重,值得看看的真不多,尤其是上海附近,也就是当作离开都市休闲一下,但是经常太挤—上周末本想去崇明岛,但是被告知买个船票都要等3-5小时,算了吧。
买东西:商场或者专卖店的我是觉得that much money for this sht?fk it! 穿的我这么久就再商场买过一条鄂尔多斯的羊绒裤—没辙,上海冬天不好过啊。上班的衣服我基本去董家渡做,或者去家附近的小店找质量不错的外贸货。总之,多觅觅得话,可以做到价廉物美。
机会:我真觉得国内能挣钱(不管是白的,黄的,灰的收入)的机会比美国多。自己也在从兴趣开始一些小尝试—毕竟要是纯粹给外企打工,失去回来的意义了。
Monday, April 27, 2009
Trades
1/26/2024 Sold 68 shares of NVDA at $616. going up too quick and chips may delay.
-
全国报刊电子版网址 北京市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海外版 市场报 环球时报 健康时报 讽刺与幽默 中国汽车报 中国电力报 北京日报 北京晚报 京郊日报 体育快报 中国信息报 中国建材报 解放军报 中国国防报 新京报 华夏时报 中国妇女报 中国花卉报 中国文化报 中国医学论坛报 北京法...
-
LESSON 1: Where you come from is not nearly as important as where you are going. LESSON 2: Take risks: if you win, you will be happy; if yo...
-
1. Nicolaus Vermes, International Physics Competitions 1967 - 1977, Roland Eotvos Physical Society, Budapest 1978, (first edition in H...